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足常乐

用心做事,做过好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的家乡在革命老区兴国.我没什么文化.初中没毕业.小学还留级.六岁的智商.幼儿园的心态.却有一棵真诚交友的心.希望在此学到更多的知识.交到更多真诚的好友。

口德决定人的运势  

2013-08-26 16:03:25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要想运势好,口德很重要。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:一是说话让人结缘,二是做事让人感动。“恶语伤人心,良言利于行”。行事之恶,莫大于苛刻;心术之恶,莫大于阴险;言语之恶,莫大于造诬。伤人以言,甚于刀剑。古人说:口能吐玫瑰,也能吐蒺藜。修炼口德,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,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。口德好才能运势好,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,多些成就。恶言不出口,苛言不留耳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修养,有了这样的修养,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,风生水起好运来。 出言不慎,驷马难追。不知而说,是不聪明;知而不说,是不忠实。君子言简而实,小人言杂而虚。赠人以言,重于珠玉;伤人以言,甚于刀剑。语言切勿刺人骨髓,戏谑切勿中人心病。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快乐之时说话,没信用的多;愤怒之时说话,失礼节的多。面责人之短,人虽不悦,未必深恨。背地言其短,令人不悦,怀恨甚深。不必说而说,是多说,多说易招怨;不当说而说,是瞎说,瞎说易惹祸。君子一言当百,小人多言取厌,虚言取薄,轻言取侮。对失意者,莫谈得意事;处得意日,莫忘失意时。喜闻过者,忠言日至;恶闻过者,谀言日增。言不可轻说,若说话更改,不如不说;言不可轻诺,若应诺更改,不如不诺。所以一言半诺,俱宜谨慎为要。有道德、信义、智谋者,必不多言;惟小人、狂人、妄人者,必会多言。言不中理,不如不言,一言不中,千言无用。口舌祸之门,灭身之斧也。与善人言,暖如布帛。伤人之言,痛如刀割。刀疮易好,恶言难消。口是伤人斧,言是割舌刀。闭口深藏舌,安身处处好。得人善言,如获金珠宝玉。见人善言,美于诗赋文章。听人善言,乐于钟鼓琴瑟。 1、戒多言:说话不要太多,言多必失。2、戒轻言:不要轻率地讲话,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。3、戒狂言:不要不知轻重,胡侃乱说。胡侃乱说,往往后悔。4、戒杂言:说话不可杂乱无章。杂乱无章,就会言不及义,伤害自己的美德。5、戒戏言: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,否则会引起冲突,招来祸害。6、戒直言: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,否则也会引起麻烦。7、戒尽言:说话要含蓄,不要不留有余地。8、戒漏言:不要泄露机密。事以密成,语以漏败。9、戒恶言:不说无礼中伤的话,不要恶语伤人。(刀疮易没,恶语难消.)10、戒巧言:不要花言巧语。花言巧语的人,必然虚伪。11、戒矜言:不要骄傲自满,自以为是。自矜自夸,是涵养不够的表现。12、戒谗言: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。背后说人坏话,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。13、戒讦言:不要攻人短处,揭人疮疤。揭人疮疤的人,招人痛恨,害人害己。14、戒轻诺之言:不要轻易向人许愿。轻易许愿,会丧失信用。15、戒强聒之言:不要唠唠叨叨,别人不愿听也说个不停,使人厌烦。16、戒讥评之言:不要说讥讽别人的话。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,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马虎。17、戒出位之言:不要说不符合自己身份、地位的话。18、戒狎下之言:不要对下属讲过份亲密的话,以免下属迎合你而落入圈套。19、戒谄谀之言:不要说吹捧奉承别人的话。吹捧奉承别人,是人品卑微的表现。20、戒卑屈之言:不要低三下四,说奴言婢膝的话,因为德厚者无卑词。21、戒取怨之言:不要说招人怨恨的话,播下使人怨恨的种子。22、戒招祸之言:不要说招来祸害的话。许多祸害,往往是说话不当的结果。 第一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全部说出;第二种: 对有些人说话要部分说出。第三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只说前面的一半;第四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只讲后面的一半。第五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通过自己的朋友说;第六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通过自己的对手说。 第七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让他的朋友说;第八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让他的对手说。 第九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果断干脆;第十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模棱两可。 第十一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只讲原因;第十二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只讲果。 第十三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正话反说;第十四种:对有些人说话要反话正说。 第一,有人发表意见明显偏执,你强烈不予认同,但是表达不同意见不仅无助于改善增进了解,反而必然走向误解,你最好“不说话”。第二,在一个多人讨论空间,一个观点明显使得几乎所有成员都难以认同,甚至嗤之以鼻,在话语与话语之间出现“语言”空挡和相对沉默,你最好“不说话”。第三,你的好朋友或者社会属性为尊者,口误或不了解情况而说错了,又没有引起注意或无关大局,你最好“不说话”。第四,当工作成员之间有些不同意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差异,其中有人单独向你表示对另一个同事的不满时,你如果清楚事情的原委和其中“原理”,你最好“不说话”。第五,当上一个发言者已经明显让听众疲劳甚至生厌时,如果不是非说不可的“规定动作”,你最好“不说话”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